区小号报道:
亚洲加密货币市场正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其驱动力源于监管创新与零售需求激增的罕见契合。这场变革的核心是香港,当地政策制定者正在逐步消除机构参与的壁垒,而邻近的印度和韩国等市场则见证了链上活动的爆炸式增长。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受监管的加密货币基础设施和金融科技赋能工具——这些资产有望同时受益于自上而下的政策利好和自下而上的市场普及。

香港:通往全球资本的受监管加密货币桥梁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已成为平衡创新与投资者保护的先行者。2025年11月,证监会

香港首次允许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利用海外关联公司的流动性。此举解决了本地平台此前面临的一个关键瓶颈,这些平台此前各自独立运作,加剧了价格波动。通过整合全球流动性,香港旨在将自身打造为亚洲数字资产定价的权威机构——目前这一角色由美国和新加坡的交易所主导。

监管宽松政策不仅限于流动性。

此外,对专业投资者准入的12个月运营记录要求也被取消。到2026年,证监会计划全面发放托管机构、稳定币发行机构和交易商的牌照,这一框架预计将吸引币安等行业巨头。这不仅仅是吸引企业的问题,而是要构建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的问题。金融科技公司已累计筹集超过 15 亿美元,用于开发加密基础设施和稳定币框架。

这种制度势头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索洛温控股Solowin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公司,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1、4、6和9类牌照。该公司正利用其监管优势提供算法交易服务。

接触机构客户的同时此类合作凸显了香港监管的清晰度正如何成为跨境资本的磁石。

机构级服务:新的黄金标准

香港推动加密货币制度化的举措不仅仅是监管层面的,更是结构层面的。

提供交易和投资组合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的需求。这种转变反映了传统资产类别的发展趋势,在这些领域,机构级基础设施(如清算所和托管机构)支撑着市场信心。

经济形势也强化了这一势头。

政府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2%,这主要得益于零售销售反弹和商品出口激增12.2%。蓬勃发展的经济为加密货币的普及提供了沃土,因为机构投资者正在寻求多元化、高流动性的资产。

印度和韩国的零售需求:增长的动力

尽管香港的机构投资者群体至关重要,但亚太地区更广泛的加密货币热潮是由散户需求驱动的。尤其是印度和韩国,正在改写加密货币的普及规则。

印度在2025年继续保持其作为全球最大加密货币市场的地位。

交易量方面。这一增长得益于精通金融科技的人口、UPI支付的普及以及对投机性资产的文化偏好。与此同时,韩国也出现了这种情况。2024 年 6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间,近一半的交易金额在 1 万美元至 100 万美元之间,这表明该公司具有专业的交易活动。

稳定币的使用情况是另一个关键指标。仅韩国在同一时期内,以韩元计价的稳定币购买额就达到了640亿美元。

根据 Chainalysis 的数据
这既反映了零售投机行为,也反映了跨境支付需求。这些趋势凸显了一个更广泛的事实:亚洲的加密货币市场不再是小众市场,而是正在走向主流,零售和机构需求相互促进。

投资案例:受监管的基础设施和金融科技推动因素

对投资者而言,其意义显而易见。在这个新时代,赢家将是那些构建和维护受监管加密货币市场基础设施的企业。这包括:
-加密货币托管人(例如,为机构提供数字资产安全保障的公司)。
-金融科技平台(例如 Solowin、Antalpha)提供合规的交易和基金管理服务。
-稳定币发行商(例如,连接法定货币和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实体)。

香港2026年托管机构和稳定币发行机构牌照发放路线图有望进一步刺激投资。与此同时,印度和韩国以散户交易为主的交易量形成良性循环:更高的需求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而这些机构投资者反过来又需要更完善的基础设施。

结论

亚洲的加密货币热潮并非投机泡沫,而是一场结构性变革。香港监管体系的演进,加上印度和韩国零售业的积极推广,正在形成创新与需求的良性循环。对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关注受监管的基础设施和金融科技赋能者——这些资产既受益于政策利好,也受益于基层用户的广泛应用。随着香港证监会2026年发展路线图的逐步展开,下一个重大机遇或许就蕴藏在这个曾经是传统金融中心、如今引领数字时代潮流的城市之中。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