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小号报道:
  • 2025年11月12日
  • |
  • 9:30

数字银行业务的下一阶段可能由两家金融巨头的联盟塑造。

要点总结:
  • 摩根大通和星展银行正在构建一个共享平台区块链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由区块组成的数字链,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区块链。这些“区块”由信息比特构成,当我们提到“区块”和“链”时,指的是存储在公共数据库中的数字数据。区块链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式,可以自动且安全地传输信息。交易始于一方创建区块,然后由网络中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台计算机进行验证。这个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账本不断发展演进,持续添加新的数据。

    区块链之所以具有防篡改性,是因为每条记录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各自独立的历史记录。要篡改一条记录,就需要更改包含数百万条记录的整个区块链。区块链基于三大核心原则:去中心化、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

    区块链跨链、跨银行代币化存款框架。
  • 该系统可实现全天候即时全球转账,同时保持跨区块链的价值对等。
  • 两家银行整合了各自的现有网络——Kinexys 和 DBS Token Services——以实现无缝互操作性。
  • 该项目反映了主要机构向受监管的代币化金融领域迈出的更广泛步伐。

摩根大通和星展银行是合作在新的基础设施上,代币化存款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之间自由流动——这一举措可能会重新定义银行之间的资金流动方式。

互操作性架构

该项目的核心在于尝试解决代币化金融领域最大的障碍之一:互操作性。摩根大通和星展银行都运营着先进的区块链系统——摩根大通的Kinexys数字支付系统和星展银行的代币服务系统——但此前,它们之间的交易一直处于孤立状态。

新框架将连接这些网络,创建一个连接私有区块链和公共区块链的连续结算层。实际上,这意味着无论两家银行使用哪个区块链,在一家机构持有代币化现金的客户都可以立即将资金发送到另一家机构。

该系统旨在保持存款的可互换性,在各个平台上保持一对一的价值——两家机构都将其描述为“货币的单一性”。

重新思考跨境银行业务

如今,即使是最先进的支付系统也依赖于中介机构和营业时间的限制。摩根大通-星展银行模式设想了一个这样的世界:企业客户可以使用存款的数字化形式,而非传统的电汇方式,随时随地、秒速地向全球汇款。

这种模式的意义远不止于提高效率。它表明,区块链可以作为全球银行体系的结算层,而不仅仅是加密货币公司的利基技术。

<style>.dark-mode .read-more {background-color: #343a40 !important;}</style>

企业正在寻找流动性

流动性星展银行数字资产战略负责人Rachel Chew表示:“这种合作以把握机遇的速度推进。”她将此次合作描述为“构建永不停歇的新一代银行基础设施”的基础。

摩根大通 Kinexys 联席主管 Naveen Mallela 将其描述为从实验到执行的转变:“我们不再测试区块链,而是在各个机构和网络中将其投入运营。”

从代币试点到真实网络

这并非两家银行首次涉足数字资产领域。摩根大通此前已在与 Coinbase 合作构建的区块链上推出了 JPMD 存款代币,而星展银行则与富兰克林邓普顿和 Ripple 合作,为机构客户提供代币化投资和贷款产品。

但这项新举措代表着更为宏大的愿景——在两大银行业巨头之间搭建一座功能完善、受监管的桥梁。如果成功,它或可为许多央行和监管机构所设想的多链金融体系树立典范。

代币化成为焦点

这一时机与全球范围内向代币化金融转型的大趋势相吻合,在这种模式下,从存款到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都以可编程资产的形式存在。国际清算银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近三分之一的受访国家中,银行已经在尝试使用此类系统。

星展银行和摩根大通的合作更进一步,构建了这些资产自由流动的基础设施。这可能是部分分析师所称的“货币互联网”的开端——一个在机构间进行代币化价值转移的通用网络。

大局观

随着区块链和银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此次合作表明,传统金融机构正在掌控代币化进程。它们不再与去中心化项目竞争,而是将这项技术直接整合到自身现有的生态系统中——这些生态系统受到监管、合规且全球化。

如果该系统按预期运行,跨境支付有朝一日可能会像电子邮件一样便捷——而摩根大通和星展银行等银行将负责运营服务器。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