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一场藏在财报里的阿里AI革命:未来三年云基建狂飙,toB与toC双线厮杀

  阿里创始人马云亮相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三天后,阿里于2月20日亮出了2025财年Q3(截至去年12月末)成绩单。  在相继出售高鑫零售和银泰的这个季度,阿里2801.54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8%,经调整EBITA为548.53亿元,同比增长4%,464.34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33%。 

  阿里创始人马云亮相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三天后,阿里于2月20日亮出了2025财年Q3(截至去年12月末)成绩单。

  在相继出售高鑫零售和银泰的这个季度,阿里2801.54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8%,经调整EBITA为548.53亿元,同比增长4%,464.34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33%。

  在对旗下业务作出取舍的同时,阿里对于加码AI毫不手软。在2月20日晚间的财报会上,阿里CEO吴泳铭在明确表示没有出售盒马计划的同时,还宣布“未来三年我们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会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这也是我们AI战略的决心。”

  事实上,AI在重塑阿里众多业务的同时,也正在重塑阿里在资本市场想象空间。面对阿里交出的近几个季度的最好成绩单,2月21日,阿里在港股收于138.5港元,上涨14.56%,当天盘中还出现139.6港元这个52周股价最高点。

  国内电商稳住

  阿里当期财报的增长,离不开淘天这个压舱石业务的稳住。

  在有着双十一大促的2025年Q3财季,淘天集团1360.91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5%,占整个阿里收入大盘的近五成。其中,接近1008亿元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9%,作为观察阿里对于第三方商家吸引力的重要窗口,这个指标在2024财年以及2025财年的前两个财季,都处于同比下滑当中。

  阿里此前一直出台支持商家的相关策略。继去年7月松绑“仅退款”政策后,《华夏时报》记者还从淘天方面了解到,1月20日淘宝天猫集中公布2025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举措,通过完善异常“仅退款”处置机制、返还异常订单推广费、首创账号诚信体系等多种举措,集中治理“羊毛党”,全面保护商家权益。

  此外,自去年11月担任阿里电商事业群首席执行官的蒋凡,在2月20日的财报会中还表示,国内电商方面,在过去一年里淘天在商业化上做了很多的动作,包括支付手续费、新的广告模式等等,这些都带来商业化率的明显提升。他当天还强调:“国内电商方面我们中长期的目标还是先稳定住市场份额,同时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提高营商效率。”

  当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淘天集团2025财年Q3的经调整EBITA接近611亿元,同比增长2%。作为对照,2025财年的前两个财季,淘天这项指标的增速一直处于同比下滑中。

  阿里在财报中解释称,当期淘天经调整EBITA增长,主要是由于客户管理服务收入的增加所致,部分被对用户体验的投入增加所抵销。阿里CFO徐宏也在上述财报会上强调,淘天目前还在投入期,需要继续在用户体验、新用户、商家的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投入。

  近年来,阿里在国内电商市场一直面对京东、拼多多、抖音等众多新老对手的激烈竞争,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阿里淘天主业止跌回稳,意味着其战略聚焦转型取得初步成功,“当然去年9月底股市反弹,国家补贴消费刺激等等外部环境也十分重要。”

  大举投入云基建

  在稳住国内电商主业的同时,这份财报还透露出阿里要在云基建上大举投入的信号。

  财报显示,阿里当期的资本开支达318亿元,环比大增80%。当期其390亿元的自由现金流也同比下降31%,财报称这源于其对云基础设施投入相关的支出增加。而吴泳铭在2月20日的财报会上还表示,“未来三年可能是阿里集团历史上云业务建设周期最大、最集中的三年。”

  事实上,在阿里诸多业务中,阿里云在2025财年Q3财季的表现也最为亮眼。财报显示,当期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为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仅次于尚未盈利的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而其31.38亿元的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33%,在云智能、淘天、菜鸟这三家经调整EBITA为正的阿里内部业务中,增速排名第一。

  越来越大的规模一直是云厂商们追求的目标。去年3月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曾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表示,云计算是一个具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使用阿里云的客户越多,规模越大,云的价格就会越便宜,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的红利就会持续被释放出来回馈客户。

  吴泳铭在2月20日的财报会上也表示,阿里相信大规模的持续投入将显著改善硬件采购和建设成本,持续地做大规模可以一方面吸引更多客户,另一方面改善整体投入成本。

  需要提及的是,阿里对云基础设施的加码,离不开AI需求的增长。

  财报显示,当期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吴泳铭在上述财报会中也提及,今年春节后,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是推理的需求确实是在爆发。他当天还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这个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AI重塑阿里

  在对云业务进行大手笔资本开支背后,AI正成为阿里全力押注的转型新机遇。“如果问我们如何看待这一次的AI机会,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次几十年一遇的行业变革。”吴泳铭在上述财报会中这样说。

  据记者了解,阿里此前已经在组织架构和业务上做出了AI toC和AI toB 的区分。

  去年12月,阿里旗下AI应用“通义”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其了解,通义与同一事业群的智能搜索产品“夸克”都同属阿里的AI toC业务,由阿里巴巴“少壮派”高管吴嘉负责,而阿里云则专注负责AI toB业务。

  对于AI对阿里内部业务的重塑,吴泳铭2月20日表示,除了淘宝等生活消费入口的AI技术改造,目前看到的机会还包括阿里内部定义的AI toC领域,此外钉钉是阿里最重要的、面向toB领域的AI应用。不过他同时强调,阿里AI战略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不断突破模型智能能力边界。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春节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大模型的开闭源之争向开源方向一边倒。Open AI、百度等原本坚定的闭源路线派都纷纷宣布了开源计划。菁锐智库专家、正高级工程师袁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任何新技术、新产业从探索期到市场高速发展期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新技术刚出现时,在探索期必然是使用环境复杂、技术封闭,商用成本高;只有出现低成本,并且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开源的技术,才能满足市场大规模的使用需求。

  作为坚定的开源路线支持者,阿里云自2023年8月以来,其已开源多个Qwen 家族大模型。今年1月,其还开源了新一代多模态模型Qwen2.5-VL,并推出基于MoE架构的旗舰版模型Qwen2.5-Max。

  吴泳铭在上述财报会上还表示,现在的AI技术进展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也确实看到各家公司之间大模型的差异化逐渐缩窄,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之间的差异化也越来越不明显。“我们认为这样的现状反而非常利好于云计算公司,因为无论是开源还是闭源,最终大部分的模型都要托管在云计算网络上。”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来源:东方财富网

作者:华夏时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xiaohao.com/zixun/135365.html
中概股巨头财报揭幕AI开启增长新局面
« 上一篇 02-25
太魔幻!宇树科技表演“机器人遛机器狗”!DeepSeek也低调参会了
下一篇 » 02-25

发表评论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作者信息

置顶文章

标签TAG

热点文章